每日短讯:广东印发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施指导意见,体育与健康九年总课时占比10.6%

图源:Unsplash

芥末堆文 日前,广东省教育厅印发《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版)》,《意见》提出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其中语文九年总课时占比21.58%;数学九年总课时占比13.88%;劳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九年总课时占比14.61%;体育与健康九年总课时占比10.6%。

图源:广东省教育厅


(相关资料图)

道德与法治要善用“大思政课”理念

具体看,语文要重视语言运用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学生在语言运用实践中发展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和文化自信,整体提升核心素养。注重过程性评价,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的价值和功能。

数学要丰富教学方式,积极开展跨学科主题式和项目式教学活动;改进教学评价,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半角符号推进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

外语要体现英语课程育人价值,以大项目、大问题、大任务为统摄,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结构化,在真实情境下完成任务;灵活使用现有教学资源,开发教材以外的学习资源,利用数字资源,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和跨学科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作业设计与评价方式,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道德与法治要紧扣政治性时代性,及时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反映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不断总结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把握思想教育基本特征,实现说理教育与启发引导有机结合;注重实践育人,善用“大思政课”理念,探索思政课程群体系下道德与法治与各类专题教育和各学科整合、协同的路径,探索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和方法,充分发挥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课程作用。

历史要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认真学习和领会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以正确的思想统领历史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将所学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方法以及课题研究等结合起来,探索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物理重视物理实验和跨学科实践

地理要引领学生认识人类的地球家园,聚焦重要课程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情境素材,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突出深度学习、素养目标培育的整体性。

物理要活选用教学方式,重视物理实验和跨学科实践,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贯穿物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化学要理解整个中学阶段的大概念体系,基于认知结构化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重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环保问题的广泛联系,加强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探索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重视实验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确保必做实验的开展。

生物学要重视运用以探究为特点的教学策略,加强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积极组织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科学要求学习评价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强化素养导向,着力推进评价观念、评价方式和评价方法的改革,应注意评价主体多元和评价方法多样,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改进;应强化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科学课程目标的实现。

信息科技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信息科技学习特点,倡导真实性学习,探索大单元、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结构化,强化信息科技的认知基础与实践探究,体现“科”与“技”并重。

体育与健康要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学科特有的育人作用。

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要确保每周1课时

艺术要以大单元设计和任务驱动为原则,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情境化教学和项目式体验;要尊重学生独特的审美感知与审美体验,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多种媒材,通过多样化艺术形式的表达,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把学生的艺术课程学习和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综合纳入学业质量与学业水平评价体系之中。

劳动要确保每周1课时,发挥家庭基础作用、学校主导作用和社会支持作用,形成家校社区协同育人格局;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基于劳动任务群要求,依托学校劳动教育资源,开发劳动项目;统筹劳动必修课程、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劳动周内容与要求,建构以劳动必修课程为主体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融合劳动教育关键环节,优化劳动项目教学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要彰显跨学科实践性特质,确保每周1课时;强化课程规划,依托学校特色资源,参考推荐主题,侧重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推进工程与技术实践,开发主题活动,逐步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强化学生主动实施和亲身实践,注重教师指导,优化活动的开放性与生成性,促进学生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和创意物化等意识和能力建构,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心理健康教育课特点,立足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心理健康教育课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